字里行“践” | 踏初心足迹,寻红色党史——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作者: 时间:2023-08-04 点击数: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培养广大青年团员爱党、爱国、爱团的坚定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引导青年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力量,7月11日,甘肃医学院“医”路向红,青春纪行实践队前往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毛主席诗词

7月11日早上8点半,实践队来到了镌刻有毛主席诗词的浮雕前,队员争先朗诵毛主席的诗词,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墙壁上雕刻着毛泽东主席《七律·长征》手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词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由通渭进入静宁途中所作,当时长征即将结束,诗中字里行间激荡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壮志豪情。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讲解界石铺的历史

随后,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界石铺的相关历史。静宁县界石铺是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途经的主要地区,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有利中心基点”。红军陕甘支队在界石铺“三天两夜”的宿营以及三大主力红军以界石铺为中心的大会师,为静宁人民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资源。界石铺在中共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图为讲解员介绍当年在界石铺工作过的革命先辈们

图为界石铺纪念馆前的主题雕塑

讲解员介绍,主题雕塑的寓意是中心基点,胜利指针,它是以我国古代的日晷作为造型的基本元素,日晷内圆面刻着红军有关界石铺的电文,外圆面雕有红军长征会师的欢庆场面。主题雕塑充满张力的圆环,围合天地之气,凝聚长征精神。”每一天,随着时间的变换,日晷的投影依次指向内圆雕刻的红军不同时期关于界石铺的电文,把历史与现实一次次串联起来,也把长征精神一遍遍温习。

图为实践队员瞻仰毛主席青铜像

纪念馆内陈列有毛主席青铜像、长征时期党和红军领导人砂岩浮雕、十大元帅塑像,以及长征时期的一些珍贵图片、实物、文物资料千余件,并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和声光电技术,真实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场景,点出了静宁县界石铺作为长征会师时中央战略布局确定的会师“中心基点”的重要历史地位。

为实践队员们合影留念

界石铺旧址印证了红军长征保护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红军长征途中的共产主义运动是“迁移中的共和国”。在红军长征中涌现了一大批英模群体、战斗英雄和功臣,这些战士们倒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纵身死,英名仍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安定和平的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垒造出来的,青年学子应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回首历史,立足当下,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长征精神贯穿了我们的生活;生逢盛世,重任在肩,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新时代好青年应有的姿态,奋进新征程,诠释新使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甘肃医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平凉市柳湖路中段  学院电话:0933-86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