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生工作部(处)网站!

心理咨询

心理科普 | 从电影《哪吒2》中解读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

作者: 时间:2025-03-31 点击数: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影视票房第一,电影中申公豹的人设反转,引起了众多观众共鸣。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这句五年前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台词,像一记重锤,狠狠敲在每个观众的心坎上。第二部中,当大家目睹陈塘关被屠,第一反应便是将矛头指向申公豹,五年前那回旋镖的记忆,瞬间成了 “定罪” 的铁证。

14475

影片里,哪吒被视为魔丸转世

打从出生就被贴上 “邪恶” 的标签

无论他如何努力想要证明自己

换来的却总是乡亲们的恐惧与排斥

1179B

申公豹因为是豹子精出身

即便法力高强、兢兢业业

在元始天尊眼里

依旧是上不了台面的存在

仙位总是与他失之交臂

1E4BD

还有那些无辜的妖怪

只因生来是妖,便被众人喊打

哪怕从未做过坏事

这些深入人心的角色,都在诉说着一个残酷的现实——成见,无处不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晕轮效应。

什么是晕轮效应

BDF80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是指人们看待人或事物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在晕轮的影响下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这种推断缺乏全面和客观的分析,简单来说,就是 “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为什么会产生晕轮效应

6D699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晕轮效应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大脑的 “偷懒” 机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脑为了提高效率,就会不自觉地采用一些捷径,根据有限的信息快速对事物做出判断。

五年前,我们看到申公豹所作所为便认定他是世俗定义中的“恶”,而今天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妖非恶、仙非善。

晕轮效应就像一副有色眼镜,让我们看到的世界不再真实。镜像神经元赋予我们快速判断的能力,但同时赋予了我们认知局限,形成了人类智慧生长中的裂痕。

更为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不仅会因晕轮效应而对他人产生成见,同时也极有可能沦为他人成见的无辜受害者。在他人被晕轮模糊的视线中,或许有一天我们自身的真实形象也在不经意间被扭曲、被误解,那些本不属于我们的标签,就那样被强行贴附,使我们在他人的目光中承受着无端的压力与委屈 。

我们该如何避免晕轮效应

13E85

1.深刻认识自己

自己得到称赞时,不可自大;而应保持冷静头脑,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自己受到批评时,不可自卑;而应真实客观来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全面收集信息

在评价他人或事物时,不能仅仅凭借第一印象或个别特征就轻易下结论。比如,想要了解一个同学,不能只看他在一次团体活动中的表现,还应该观察他在不同团体任务中的表现、与团队成员的协作情况以及对待困难和挑战的态度等。通过从多个方面收集信息,我们可以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避免因为单一信息而产生片面的判断。

3.理性分析判断

当遇到那些让自己产生强烈喜好或厌恶的特征时,我们要及时提醒自己保持理性。以购买手机为例,不能仅仅因为一款手机外观设计精美,就立刻认定它在性能、质量等方面都很好。我们应该查看专业的评测报告、参考其他用户的使用反馈,对手机的各项参数和实际使用体验进行理性分析,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它是否值得购买。

4.避免刻板联想

我们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避免将某些特征与其他特征强行关联。不能因为一个人是理科生,就认为他一定木讷、不懂社交;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来自某个地区,就对他产生特定的偏见。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我们应该摒弃这些刻板印象,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认识和理解他人。

正如哪吒所说:“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我们不应被他人的成见所束缚,更不应成为晕轮效应的囚徒。

人心中的成见犹如一座大山,能撼动命运巨山的从来不是天生的灵珠或魔丸,而是敢于直面偏见的勇气。

拂去成见,我自见山!


图文编辑、校对|张茜茜

文章选题、审核|刘潇潇

版权所有 [ 甘肃医学院学生部(处)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平凉市柳湖路中段   办公室电话:0933-86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