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两天,圆通泄露用户信息事件引发各大网民惊慌,不少网友对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表示愤慨,并对目前作出的应对方法表示不满,认为平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究竟如何追责是当下重中之重。
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大众的眼前,同时我也相信这也不是最后一次,因为有人的参与,就一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无法监管的漏洞。我们熟知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不仅发生在中国,全球类似的案件是接连不断,但是如何做到实实在在的保障用户信息,是当下互联网企业必须尽力来完善的事情。下面我们列举几件当时轰动眼球的信息泄露事件,回顾一下。
2018年,华住酒店集团被爆旗下桔子、全季、汉庭等酒店开房信息遭泄露售卖。数据泄露范围包括:约 1.23 亿条记录官网注册资料;约 1.3 亿条入住登记身份信息;约 2.4 亿条酒店开房记录。泄露的信息字段包括:姓名、手机号、邮箱、身份证号、登录账号密码、家庭地址、生日、同房间关联号、卡号、入住时间、离开时间、房间号、消费金额等。此次事件导致华住酒店集团一时间被闹得沸沸扬扬,但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华住集团在用户信息安全上面做到的保护不够,暗网进行销售虽然是用户信息,实质出售的就是华住集团的责任意识,虽说华住集团受到的影响,但是时至今天,华住酒店集团的酒店业务也还在继续,究竟对于用户信息安全保护做得是否完全符合要求,我们也不得而知。
2018年“脸书”公司于当地时间9月28号证实,有黑客利用系统安全漏洞,窃取了用户的数字登录代码,近5000万用户的信息面临安全威胁。这是18年脸书对外公布的信息,承认平台遭到黑客利用,用户信息遭到泄露,“脸书”平台为止也被以考虑处以16.3亿美元的罚款,但是如今你上网查看,19年脸书仍然发生了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保障大量的用户信息安全确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再到今年的中信银行泄露艺人池子的个人信息事件,我们发现,用户信息安全在一些人的眼中,就是一种假象,实质是这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假象盗取用户信息进行非法买卖。我们同时也很好奇,这么多用户信息被泄露,犯罪分子究竟要它有何用?答案只有一个词,那就是挣钱。 大量的诈骗人员就是通过购买用户信息,加以包装,进行诈骗行为。同时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分析用户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的销售,换种方式进行欺骗用户,间接骗取个人或者相关亲人朋友的钱财。
很多网友都在质疑国家监管力度不到位,实质却不是,因为我们国家在2012年开始就十分重视互联网安全,并且不断的进行完善,并且现在我们熟知的就是“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可以断定,我们国家对于网络安全是十分重视,并且始终是坚持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2019年的净网行动,更是让大量的非法平台遭到重创,同时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因网络安全被约谈。再看看我们的《网络安全法》,针对互联网安全,国家不断地完善与改进监管机制。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信息安全无法根治?我们再来看看,上述所有问题都出现一个层次,那就是“人”,目前发生的信息案件,都是人为导致,真正的因为技术层面问题的还是特别少见。那么人为情况的最终原因,那是因为利益驱动。所以针对目前的信息安全,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平台要负主要责任,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与处罚措施,同时也要对这些因利益将用户信息泄露的人员进行十分重罚,只有这样两者同时加大力度,才有可能将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的事情做到更好。我们始终无法杜绝泄露用户信息安全事件再发生,因为总是会有极少数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