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审计厅厅长郝文杰向省人大常委会作 202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 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作者:财政审计处 于新民 时间:2022-11-24 点击数:

2022年11月22日,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省审计厅厅长郝文杰向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作了《关于202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整改报告》)。

《审计整改报告》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省委书记尹弘、省长任振鹤先后24次作出指示批示,省政府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要求认真落实省人大审议意见,有力有序推进整改。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严格落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有关审议意见和省人大财经委审查意见,有力有序推进审计整改。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省审计厅切实履行审计整改督查责任,多措并举,推动审计整改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截至2022年10月底,202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366个问题,要求立行立改的278个、已完成整改271个,整改率97.48%;要求分阶段整改的64个、已完成整改53个,整改率82.81%;要求持续整改的24个,均制定了整改措施和计划。通过整改,收回结余资金等6725.08万元,追缴、盘活资金和调整账务等241.17亿元,处置不实资产2962.53万元,促进拨付到位资金68.4亿元,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126项,追责问责11人。

一是严要求强化整改责任。在制定整改方案时,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第一次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分类提出整改要求;第一次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审计机关的督促检查责任,凝聚了各方面整改合力。被审计单位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和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时限和目标要求,抓好问题整改。行业主管部门着力解决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举一反三,综合施策,加强源头治理,推动标本兼治。

二是硬举措提高整改成效。省审计厅将整改督查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按照完成整改、正在整改、尚未整改三种情况,分类制定整改标准,创新整改督查方式,综合运用现场督查、跟踪督办、提醒催办等方式逐一核查、对账销号,组织审计整改督查专班,对11个市州、29个省直部门和11户企业开展专项督查,按照整改标准逐项逐条核实认定,保证了整改结果真实、完整、合规。

三是强协作保证整改到位。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党政部门督查等贯通协同,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督查督办内容,通过纪审联动、巡审联动、督审联动,实现同向发力、成果共享。省财政厅等5部门对全省所有市州采取实地调研、定期调度方式,督促各地抓好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发现问题专项治理。省乡村振兴局等3部门联合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资金审计查出问题现场督查,推动问题整改。

四是高标准完善整改机制。深化审计整改创新研究,注重从制度机制上强化源头管理,不断提升审计整改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省纪委监委、省委巡视办、省审计厅等5部门率先制定《甘肃省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实施办法(试行)》,构建信息互通、工作联通、成果融通,相互支撑、配合高效的大监督工作格局,形成监督合力,提升整改成效,促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省审计厅印发《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规范审计整改督查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提升整改实效,做好“后半篇文章”。

《审计整改报告》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主要从省级财政管理、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市县财政及绩效管理、重点项目资金、国有资产等5个方面详细汇报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审计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查处情况、审计建议落实情况。对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如何防范避免屡审屡犯的问题”,省审计厅正在研究分类制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力求更好发挥审计“防未病”作用。

对正在整改的42个问题,省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和市县对后续整改作出了安排,要求持续压实整改责任,持续加强协同配合,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涉及体制机制性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在深化改革中推进解决;对涉及客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坚持一事一策,逐项清理,统筹考虑,稳步解决;对涉及跨部门跨行业协调的问题,加强项目推进、资金拨付等环节的协调配合,共同解决。审计机关将持续加强对问题整改的跟踪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和市县压实整改主体责任,推动制定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的具体举措;注重分析研究新政策、新制度实施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推动源头治理;对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结合审计项目实施开展整改“回头看”,加强分析研究,查找深层次原因,促进深化改革,将审计整改成果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版权所有【甘肃医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349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194号 学院地址: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泾河大道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