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要树立底线思维,强调“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种底线思维蕴含着智慧与担当,体现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理性思维和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指导审计人员坚持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成果,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一,坚持党管保密原则,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党对保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正相关关系,党的领导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也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在审计业务工作中努力做到明底线、知敬畏,就是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审计工作和保密工作共同面临的形势任务和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要求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要牢牢把握审计事业和保密工作的共同政治属性,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严守保密纪律,做一切工作都不能牺牲国家利益,也不能放弃正当权益,积极适应审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防范失泄密风险,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第二,严格落实保密要求,是高质量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保密纪律确定为政治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审计工作中落实保密工作要求,就要严格遵守保密相关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谋求依纪、依法、依规扎实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就要严格遵守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审计业务处室做到明底线、知敬畏,就是要牢固树立依法审计的理念,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善于从纷繁杂芜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判断形势,从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开始,把困难和挑战考虑的充分一些,才能遇事不慌,把握主动,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审计目标。
三是树立保密底线意识,是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提高审计质效的有效途径。底线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近年来的疫情防控工作经验也充分说明,防控得力,大风险会变成小风险;防控不力,小风险也会变成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曾警示全党“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应当明确的是,底线思维不是守摊子、不作为,而是稳中求进,积极防范化解各类矛盾和风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审计事业和保密工作永远在路上,相互作用,荣辱与共,将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审计业务处室做到明底线、知敬畏,就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充分准备,不断加强审计人员思想教育,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发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防身治病”制度的教育引导作用,切实增强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把自省自律铭记在心,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从而增强保密意识,养成保密习惯,使保密工作成为审计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