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初心足迹,寻红色党史
甘肃医学院暑期三下乡“赤子长歌,红梦引航”红色寻迹队于7月15日赴甘肃省临夏州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7月15至16日,实践队员们满怀崇敬之情参观了胡廷珍革命纪念馆。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图片,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展现了胡廷珍烈士生前抛头颅、洒热血、追求革命理想的壮阔画卷。
7月17至18日,队员们又深入八坊十三巷,参观了八坊民俗馆大旮巷80号院落、手工艺馆等地,欣赏了全景砖雕图、河州泥塑等民间工艺。典雅精致的古街民居、独特的手工艺术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队员们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他们访问了周边的人家,与他们一起交谈,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亲身感受古河州千年的文化底蕴。
7月19至7月20日,队员们到达了临夏州的又一重要红色教育基地—肋巴佛革命纪念馆,他们跟随讲解员了解肋巴佛同志的革命事迹,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通过参观纪念馆,他们对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队员一起跟随解说员聆听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文化底蕴铸就硕果,精神文明开新花
2023年7月11日,甘肃医学院“寻美非遗”三下乡实践队抵达天水市秦安县进行暑假社会实践。
7月11日早上,实践队抵达第一站凤山。在参观途中,队员们还遇到了当地的非遗文化宣传员,并与其交流,学习了更多的有关非遗文化的相关知识。


随后,队员们又到秦安县解放纪念馆,了解当年解放天水解放秦安的历史故事以及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深刻感受到当时解放的不易。
下午3点,队员们抵达秦安县烈士陵园,怀着沉重的心情向烈士们献花、鞠躬,以示对烈士们的敬仰之情。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踏寻红色足迹,赓衍红色星火
为探寻古城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2023年7月10日甘肃医学院“红色初心,青春纪行”实践队到达甘肃省会宁县进行实践活动。
踏进会师旧址的大门,入目即见雄伟的会师门。城墙上的红旗飘扬,“会师门”三个大字巍峨屹立于正中,见证着这个沧桑巨变的年代。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巍巍矗立的会师塔,共11层的纪念塔,象征长征途中总共经历了11个月。塔的整体为三塔环抱,前九层分开,最后两层合在一起,象征着"九九归真,三军统一"。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实践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内珍藏着许多红军战士用过的东西,如衣服、鞋子、水瓢等,还有战士们吃过的野菜树根标本。
7月11日,实践队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红军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党史馆,同学们身临其境体验长征路上的艰辛不易,长征精神的伟大卓绝。参观结束之后,队员们泪满眼眶,表示深深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要倍加珍惜。
7月12日,同学们参观学习位于古镇河畔的纪念园——红园,它是为缅怀1936年在慢牛坡狙击战中牺牲的英雄柴洪宇师长及一百多名红军革命烈士而建。进入园内,正中间是群英塔,旁边是柴洪宇烈士的雕像。同学们集体向柴洪宇烈士鞠躬默哀以缅怀在慢牛坡伏击战中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同学们表示通过学习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和不易,会将革命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青年一代,是砥砺奋进的一代,是开拓创新的一代。实践结束之后,他们表示将把自己所学所感带回校园,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用实践谱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