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3时59分,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兰州、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武威、金昌等地震感明显。此次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也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突如其来的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心理上的创伤。无论是幸存者还是救援人员,甚至是通过媒体报道获知震灾信息的非灾区居民,大部分人都会在心理、生理、行为等层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产生恐慌心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呢?

震后常见心理反应
恐惧和担心
害怕地震会再次袭来、担心自己会崩溃、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等。尤其是对于从未经历过地震的同学,对于地震的发生会更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
悲伤和绝望
为地震的伤亡感到难过、悲痛;感慨人生无常、生命脆弱……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情绪反应。
无助和内疚
个体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自身和他人缺乏安全感,认为没有人可以帮助到自己;也可能会为自己不能为别人做什么而感到内疚。
震后常见躯体反应
睡眠失调
出现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噩梦、易惊醒或嗜睡、不愿与人沟通等情况。
饮食失调
表现出不想吃东西或不停吃东西两种极端,也可能体现为胃肠不适,腹泻、便秘等。
身体不适
可能出现多汗、胸闷、喘不过气、全身紧绷等不适;或是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身体疼痛等症状。
震后常见行为反应
1.怨天尤人,不断抱怨和指责,对未来失去希望;
2.坐立不安,经常感觉有余震,总想往外跑;
3.高度敏感,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惊吓、易生气;
4.负性联想和记忆,不断回想和地震有关的痛苦事情;
5.回避退缩,离群索居,不太想接触人群或做事情;
6.物质依赖,饮酒、抽烟等。
所有这些反应都属于在非常态下的“急性应激反应”,它是人类在面对突发灾害事件时保护自己的正常反应,通常也是短暂的。
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轻,可能过几天(通常不超过一个月)就消失了。所以,请允许自己或他人在一段时期内存在这些反应,不必过分担心。

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保持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地震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力量,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
接受自己的情绪
地震后,我们可能会出现各种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它们压抑在心底。
寻找放松的方式
如听音乐、画画、冥想、瑜伽等,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心理压力。
寻求专业的帮助
虽然自我调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自我调适无法缓解心理问题,应该及时向家人、朋友、辅导员、老师等求助,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把自己的心理困扰向有能力帮助你的人倾诉,和他们探讨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寻求外界的帮助,不要自己强撑着。
编辑:张茜茜
审核: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