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已度过数个星期,同学们调整好状态了吗?心理咨询中心针对常见“开学综合症”症状为大家送上治愈小指南,一起来看吧!
起床困难症

闹钟在呼叫,课程在召唤,人却还在被窝里和困意斗智斗勇。糟糕,我被床封印啦!
治愈指南
规律作息,调整生物钟。假期在家的你是不是熬夜玩手机、看电视,一觉睡到大中午呢?快开学了就要尽快适应上学的生物钟。最好的方法是开学前给自己定个时间计划表,按上学的时间起床,晚上不要熬夜。同时在整天的计划上按上课的时间加入学习的任务、运动时间、读书时间等。这样会更快地帮助你进入到上学的作息。开学后晚上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电子依赖症

手机不离身的寒假,总能第一时间获得消息资讯,或是奔向游戏战场,又或是刷剧追更。新学期开启后,冲浪后遗症也逐渐显现!
治愈指南
网络课程的普及,仿佛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依赖。时间久了,你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专注投入地学习了?
定时定量学习。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指向和集中。尤其在学习新知识时,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专注力与学习效果。在需要专注的时间里可以尝试打开手机免打扰功能。
合理规划课余时间。课余时间只能刷微博?打游戏?请大声SAY NO!大学校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自由的学习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大学,更是一个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不仅开拓眼界,积攒经验,还可以为以后的求职面试增光添彩。
拖延散漫症

寒假时间自由充裕,拖延症便找上门来,心里想着该干些什么,身体却不愿意行动。英语单词依旧背到abandon,尽管开学后事务繁忙,习惯性拖延该怎么破?
治愈指南
一般而言,我们做一件事情总是存在一定的动力因素,为了成长、为了快乐、为了实现某种价值等。相应地,如果你一直拖延甚至逃避去完成某件事,是否意味着它的吸引力不够,能驱使你去行动的动力不足?这种动力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动机”。想要改善拖延现状,提升动机水平很重要。
提升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个体自身所产生的动力,常常来自个体对所做事情的兴趣和对其意义的认识。外部动机指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别人的要求、奖惩等。面对你所拖延的任务,思考一下,完成这项任务是为了自己还是别人?如果是前者,既然是对自己有益,何乐不为?
激发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成功的动机,会直接影响我们在任务中的选择、感受、表现、坚持性。成就动机高的人享受自己能够面对挑战、战胜困难、努力奋斗获得成就的乐趣,简言之就是“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你不想体验一下?
培养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有信心和能力执行某些行动进而实现目标的程度,其实就是“你觉得自己行不行?”这份“信念感”提升了,大概率就不想拖延了。想要充分有效地发展自我效能,首先要管理情绪,恐惧或不安全感会抹杀你的希望和信心;其次要亲历成败,总结经验,合理归因;替代性经验也很必要,当你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获得成功时,能够增强自信心,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任务,不妨在身边寻找一个榜样激励自己吧。
社交恐惧症

社恐人,社恐魂,社恐遇人就想躲。当许久未见的同学向你迎面走来,目光交接的一瞬间,彼此都默契地掏出手机。课堂上、赛场上、讲台前,也常因社恐怯场而错失良机。
治愈指南
人际交往黄金法则:“按照你所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即我们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别人,所谓“把别人当自己”。
人际交往白金法则:“按照别人所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别人”,即在相同的情境下,别人想要的和我们想要的有可能不同,所谓“把别人当别人”。
你更喜欢哪种呢?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个性”,你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与他人交流时,我们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就算不能感同身受,但也要给予基本的理解。
精力退化症

站着想坐着,坐着想躺着。面对开学后与日俱增的运动量,内心是拒绝的!
治愈指南
如何快速恢复精力与体力?科学锻炼很关键。时间的安排,动作的选择,负荷量和强度控制,都需要结合自己的锻炼基础和体能状况仔细考虑。很多同学在最开始运动前会有一些恐惧或懒惰心理。没关系,从最简单的或你最感兴趣的动作开始,逐渐尝试,直到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下去。需要注意的是,在初始阶段,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宁偏低、不偏高,以防过度疲劳或肌肉损伤。
编辑:张茜茜
审核: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