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总结会

来源: 编辑:科研处发布时间:2025-10-15


为全面复盘我校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系统分析申报质量及评审反馈等核心数据,精准梳理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同时明确后续申报质量提升路径及服务保障措施,推动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于2025年10月15日在路演大厅召开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总结会副校长赵玉敏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分享,各二级部门科研主管领导及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人员参加会议

赵玉敏副校长结合基金委最新评审动态与学校往年立项经验,深入解读标书撰写的核心逻辑。围绕“基础研究锚定长期方向、创新能力依托学术交流、表述优化借力AI工具”三大核心要点,为全校科研工作者提供靶向性指导。

其一,基础研究需锚定长期稳定方向,筑牢申报“根基”。赵玉敏副校长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尤其看重研究的连续性与深耕性,“零散的研究方向难以形成学术积累,更无法凸显核心竞争力”。

其二,创新能力需依托学术会议提升,激活申报“内核”。“闭门造车难出创新成果,学术交流是打开思路的关键”,赵玉敏副校长在谈及创新能力培养时强调。他提出,科研人员需主动参与相关专业学术会议,及时掌握领域内最新研究动态与技术突破,捕捉“尚未被解决的科学问题”,同时鼓励科研人员在会议中积极发声,通过学术讨论碰撞思想火花,进一步完善项目设计。

其三,标书表述可借助AI软件优化,提升申报“质感”。针对部分科研人员“重研究、轻表达”的问题,赵玉敏副校长提出首先可利用AI文献分析工具快速提炼领域研究热点与空白,辅助明确项目科学问题;其次,通过AI思维导图工具梳理研究框架,确保技术路线清晰、论证逻辑严密;最后,运用AI写作辅助工具优化表述方式,避免口语化、冗余化表达,同时检查语法错误与格式规范;此外,他特别提醒,AI工具仅为辅助手段,需结合科研人员自身专业判断进行调整,避免过度依赖导致内容脱离研究实际。

此次会议内容务实、指导性强,为后续基金申报工作提供了清晰思路与有效方法,将结合会议要点进一步完善标书,力争在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取得优异成绩。

                         科学技术处

                           2025年10月15日